公孙里奏报:“启奏皇上,招隆寺年久失修,急需修缮,另需筹建诸多庙堂,以期香火鼎盛,佑我朝国泰民安。工部恳请拨款500万两银子,筹办相关事宜,请皇上恩准。”
艹!
听出来了,这是要向皇帝要钱,扩建寺庙。
那为什么不是工部的主事奏报,而是由你公孙里请示呢?
很显然,这件事肯定是公孙里主导参与的。
又或者这种类似的工程,一般人不敢绕过公孙里,只能经他手里才能办成。
这种事儿孙阳也是有点了解的,在现代世界,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住处附近的路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年,检修路面,把马路刨开了,再修上。
第二年,绿化改造,把马路牙子上面全刨开,种上绿植树木,再修上。
第三年,地下管道加粗、雨污分离,路面、绿化带全刨开,再修上。
他么的,就不能刨开一次,把三件事一起办了吗?
结论当然是不能的。
把一件事,分成三次做,就能得三份钱。
这样才有油水可捞啊。
结果修了三年终于修好的道路,到了雨季,处处积水……
老百姓骂声一片。
如今修缮寺庙也是一样的道理,国家积弱,有钱花在什么地方不好,和尚们念佛吃斋、无欲无求的,会嫌住的地方不好吗?
说什么招隆寺能祈福,可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说辞对孙阳这个现代人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说服力。
无非又是一些贪官想借机捞油水,中饱私囊罢了。
公孙里是宰相又是国丈,孙阳不好意思太直接的反驳他,本想说句“稍后再议”,结果很多趋炎附势者,纷纷附议,把修缮寺庙说成了一件急不可待的事情,恨不能现在就让孙阳批准拨款。
孙阳正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时候,殿外突然有人来报,说有南方来的急奏,有地方总督的加急加密,要直接交由圣上过目。
孙阳正好转移众人注意,连忙传来人觐见,来人走上大殿,已经是一脸疲色,行礼之后,匆匆忙忙从怀中掏出奏本。
顺公公连忙去接,孙阳从小顺子手中接过奏本,打开一看,脸色越来越阴沉。
原来正值雨季,南方洪灾,江河决堤,绵延千里,百姓受灾,饿殍遍野,两江总督急书,要求朝廷迅速调拨钱粮,火速赈灾。
灾情刻不容缓啊!
孙阳心中有了主意。
修缮寺庙,哪有救民于水火急迫,花钱,也要花在刀刃上!
随后让小顺子宣读奏折的内容,灾情急迫,群臣听了,个个面色阴郁。平时他们歌功颂德也算拿手,真的遇到什么情况,就一点主意也没有了。
赈灾其实说来也简单,调派钱粮,抚恤灾民,只是要派一个得力的公正的人去办。
孙阳马上问:“户部主事何在?”
一位大臣出列。
“臣,户部尚书周景玉在此。”
“现在国库中还有多少银两?”
“启奏皇上,国库目前仅余500多万两。”
“五……”
孙阳有点无语了,怎么这个国家这么穷呢,一个国家才剩这么点钱。就这,还想修缮寺庙?还要拨款500万两?
孙阳突然有点明白了。
公孙里应该也知道户部的库存。
他是想借修缮寺庙的事,把国库彻底掏空了啊!
这老家伙,其心可诛!
如今灾情紧急,肯定是要先救灾的。孙阳随即下旨,修缮庙宇之事暂缓,现将国库银两,尽数用于救灾。同时号召群臣踊跃捐赠,作为皇帝的孙阳更是以身作则,宣布即日起,宫中取消一切没有必要的活动,节省开销,尽全力救灾。
孙阳的这种态度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属实是非常难得了,那帮大臣们皆是一片感激涕零,随后又是一阵彩虹屁。
但是户部尚书周景玉却有点不同意见,因为一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花钱的地方很多,如果库银全都清空的话,其他地方再出现什么情况,可就无以为继了。要知道朝廷的税收钱粮,一般都是要等到秋后才能得到充足补充。
周景玉的意思是,怎么也得留下200万两压箱底。
孙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可300万银子,似乎不足以救灾啊。
“诸位爱卿,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有的话,尽管说出来。”
花钱这些人在行,筹钱的话,这帮人一个比一个蔫。
孙阳一看,指望这些人是不可能了。
“那就先发300万银子,赈济灾区,后续朝廷再想办法。”
眼下也只能这样了。
群臣附议。
至于孙阳提倡的捐款,这些王公大臣们也只是做做样子,捐出自己几个月的俸禄,那对他们来说,也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
退了朝,孙阳愁眉不展。
一心想做个好皇帝。
没想到一场洪灾就让他犯难了。
没想到,皇帝也有为钱上愁的时候。
走在宫内的走廊中,小顺子看到皇帝一脸愁容,关切说道:“皇上,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