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汉末天下行> 第96章 巴蜀的地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巴蜀的地理(1 / 2)

问鼎天下那也只是想想而已。任峰最想的还是返回二十一世纪,那里才有他想要的生活,匡扶汉室不过顺势而为。

一旦有什么危险,他是铁定要一走了之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活着,任峰一向谨小慎微,稳打稳扎,毕竟,一走了之还是很丢人的。

再说现在韩雪和任氏又怀孕了,那可是他的孩子。心中有了牵挂,想一走了之也就没那么洒脱了。

因此,他现在更加重视益州的安全,这里目前可是他的老窝,必须经营的如铁桶一般。

要说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那无疑就是拥有巴蜀之地的益州,有吃的食物,还有天险可据。

巴蜀之地四面都是高山,只有极少数几个地方可以通行。只要扼守住这几个关口,那进攻方就很难打了。

四周的这一圈山,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西部,是龙门山、邛崃山、大雪山,南部是大凉山,东部是大娄山、武陵山、巫山,真正是四面险塞。

西部为青藏高原,至大渡河一线戛然而止,此处地势陡然突起,海拔从五百多米一下子增加到两千米以上,通行极其困难。

因此邛崃山、大雪山、大渡河就成为了蜀地西部的天然屏障。

在其西南部,则是大凉山、五莲峰、小相岭、锦屏山及横断山脉,其山势绵延至永昌郡。

在其东南,则经大娄山、武陵山等山脉贵州相接。云南和贵州,大家知道那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海拔也在一千到二千米以上,崇山峻岭,叠嶂起伏。

这里民族古称西南夷,也是没有强力政权出现,对益州也无力构成威胁。

因此益州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即东部和北部。

在巴蜀之地的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越过这两座山,就是汉中盆地。在汉中北面,隔秦岭与关中相接。

由于秦岭、米仓、大巴诸山都极其险峻,跨越极为困难,因此自古以来从汉中通关中、从蜀中到汉中的道路,只能沿崇山峻岭之间的河谷而行,多处河谷峭壁绝立,只能在悬崖之上架设栈道,其工程之大、形势之险,令人乍舌。

不要说古代,即使现代修筑宝成铁路,也是困难大到难以言说。所以在这个方向上,不要说战斗,即使仅仅是走路,都是一种奇迹。这个任峰自己深有体会。

在其东部,则主要是沿着长江和荆州相接。但在益州和荆州相接的那个地方,正好就是传说中的三峡。

三峡东西长将近400里,两岸绝壁陡立,最窄处不过一百多米,山峰一般高出江面一千多米,险绝天下。

其中夔关所在的瞿塘峡自古就有“瞿塘天下险”的说法。在瞿塘江心中,有一巨大礁石,称作滟(yàn)滪(yù)堆,对长江上下航船构成了巨大威胁,更给瞿塘天险增加了份量。

这样一个地区,与外界天然隔绝,而其内部却大江纵横。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流经整个地区,区域内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无水旱之饥。

用诸葛亮的话讲,就是“益州隘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外有山川之险,内有天府之积,自然面对外来的进攻,四川就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益州巴蜀之地北面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汉中,而汉中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关中。

由于秦岭高峻,而相对来讲,米仓山和大巴山就较为和缓,因此汉中和巴蜀交流较多,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人文上都和巴蜀是一体。

从军事地理上来讲,巴蜀的军事部署,绝不能局限在巴蜀边境,必须要将汉中纳入其中。

关中向南翻越秦岭有四条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全部汇集于汉中。而巴蜀向北翻越米仓山、大巴山有三条道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也全部汇集于汉中。

换言之,汉中控制了关中到巴蜀之间的交通。

巴蜀要防御,必须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弹性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汉中。

占据了汉中,则与关中共秦岭之险,以难以逾越的秦岭作为第一道防线,以大巴山、米仓山作为第二道防线,剑门关则是最后的大门。

巴蜀一旦失去汉中,则敌人将直接进逼剑门关,任峰也再无丝毫后路可退。

这也是任峰将益州的军事基地设在汉中,还安排了黄忠、皇甫嵩和盖勋去坐镇的原因。

益州四塞之地,天府之国,确确实实是易守难攻。

但是看看历史真相:光武帝刘秀攻公孙述,不足两年灭之;刘备取西川,不足两年取之;钟会邓艾伐蜀,五个月灭之;桓温伐蜀,四个月灭之;五代时后唐灭前蜀,历时七十五天;赵匡胤灭后蜀,历时两个月;明朝克四川,不足五个月。

基本都是一鼓而下。

既然巴蜀是那么的山川险固,为什么这些蜀中政权却都如此不堪一击呢?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一个政权不修内政,却指望山川来帮你?

这就是任峰一来益州就开始调整税赋、休养生息的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的战斗意志可以超越一切。

后世蒙古攻宋,四川(巴蜀)持续抵抗五十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