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汉末天下行> 第38章 白波谷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白波谷之战(1 / 2)

任峰不得不承认,鲍鸿确实勇武过人。只见他一马当先,杀入敌阵,一连挑翻了七八个匪军。后面的骑兵冲杀过来,瞬间将敌方阵地撕开了一道口子。

但是两翼的骑兵就没那么幸运了,匪军的长矛和盾兵配合,瞬间就有十多个骑兵撞在长矛阵里。

紧接着,抬着巨型圆木的匪军居然不要命的冲向敌阵。虽然他们死伤惨重,但是巨型圆木落到地上,顿时打乱了骑兵的阵型。

两翼一乱,匪军居然对鲍鸿的骑兵隐隐有包围之势。

鲍鸿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退。

一战下来,双方居然势均力敌。匪军虽然死伤六七百余人,但是鲍鸿的骑兵也折损了五六百。关键是,有近百匹战马死于战场。

从损失上来说,鲍鸿还是吃亏不少,毕竟骑兵比步兵的成本要高多了。

任峰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见的作战画面,现在居然在汉末的现实中看到了。

这简直就是在拿战争当儿戏啊。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鲍鸿的做法是:干就是了。

结果优势占尽的大汉北军骑兵,居然在匪军步兵的攻击下被迫撤退。

由此可见,打仗拼的,并不仅仅是人数和装备。

一个指挥者在战场上的正确发挥,可以左右整个战局。这一点,匪军的首领倒是比鲍鸿强多了。

当然,鲍鸿也不是战场菜鸟,经过一番整顿后,再次率一万骑兵从两翼杀向匪军。

匪军依旧是那种不要命的打法,但是任峰发现,他们后方的辎重队伍,居然开始朝着北边的隘口缓缓撤退。

由于已经对匪军的战法有所了解,这一战匪军明显处于劣势,被迫退回营寨。

据任峰目测,鲍鸿的骑兵两次一共损失至少一千以上。不要认为这是个小数目。鲍鸿每次出兵一万,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一成的伤亡了,而且都是精锐。

这时候,王邑调来的投石车推了上来,开始砸向敌方营寨。

投石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威力,只是将匪军的营寨砸开了几道口子,并没有对匪军造成什么伤亡。

下午,鲍鸿对匪军的营寨发起了总攻。而此时的匪军,已经开始有序的撤退。

一切如任峰所料,匪军利用上坡,边打边撤。

这让鲍鸿大为光火。他也知道这样很吃亏,但是敌人在撤退,他恨不得将其踏平,又怎会停止追击?

傍晚时分,匪军边打边撤,终于行军至王邑的第一伏兵位置。

伏兵的突袭将匪军截为两段,一阵箭雨顿时让他们阵脚大乱。

和骑兵对战,最怕的就是这样子。因为没了阵型,骑兵可以毫无顾忌的冲杀。

此时的张辽,如下山猛虎,冲入敌群。所到之处,无不血溅当场。

两个多时辰后,鲍鸿的骑兵几乎斩杀了战场中五成的匪军,其余匪军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而任峰,终于尝到了战场杀敌的滋味。

发起总攻后,任峰就加入了战斗序列。这种平民百姓组成的匪军,在他面前简直不堪一击。一路追来,至少斩杀了三十多名匪军。

打扫完战场,鲍鸿却以粮草不够为由,不愿继续追击前方的匪军。

这时候,任峰才知道,鲍鸿提前赶到白波谷的原因。原来他完全是轻车简行。

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一旦战局发生变化,陷入僵局,那可能就要因为粮草不足而撤军了。

好在这一战并没有发生太大意外,只是损失有些大了。如果按照任峰的战法,不可能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兵不血刃。

这一战,鲍鸿的骑兵死伤1700余人,战马死伤600余匹。虽然斩杀了5000多名匪军。但是这个损失还是太大了。

要不是有王邑半路伏兵,可能还不能获得这样的战果。

统计战功时,张辽以47个人头获得首功,而任峰以33个人头排名第二,第三居然是鲍鸿,他也亲自斩杀了29个匪军。再后面就没人超过10个了。一般也就两三个的样子。

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抢到人头。

任峰这才知道,打仗的时候,是有人专门给你记人头的。你也谎报不了,打扫战场的时候会一一进行核实。

如果错报或谎报人头被发现,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

鲍鸿不追,王邑不可能不追,毕竟他还有伏兵在前面。

第二天上午,当鲍鸿的军队正准备班师回朝的时候,王邑的军队拉着几百车辎重回到了军营。

而鲍鸿见了,也只能干瞪眼。毕竟这是人家自己的功劳,而且这还是在河东郡的地盘上。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王邑的伏兵,他的损失可能更大。

“崇山,咱们这次还真赌中了,这还得感谢你的计谋啊。你的功劳,我将如实上报朝廷。”

王邑这次收获可不少。二次伏击,又阵斩匪军700余人,缴获粮草万余石,其他辎重若干。

“王府君,任峰只是提供建议而已,全靠府君决断才取得如此战绩,功劳二字,任峰愧不敢当。”

任峰谦虚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