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幼菱想:反正自己现在不缺钱花,不缺积分。
每天在父母哥哥们的宠爱,当一只可爱有福的小米虫,挺好。
何必去跟傻逼系统沟通呢。
沟通不来,放弃吧。
她以前穿越21世纪,那些小伙伴怎么调侃来着:
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
绕回正题。
现在杜家主要要讨论的是,应该给去干活的那四十个村民们多少银钱。
杜老二他们一行人修火炕,加上在李府的那两天,一共干了16天。
给8户人家修了火炕。
其他几户人家没有齐大人那般好说话。
有些人家会吹毛求疵,要异想天开自己设计,要自己决定摆放在房间的哪个位置。
并且可能会半路改变想法,让他们扒倒重修……
反正会指手画脚一番,进度自然没有在齐府修火炕的效率那么高。
当然,最后每家也都是按照,一开始齐大人给的价格,一个火炕给100两。
给的不少,这话当然也是能干的。
虽说,对于大户人家,这能用很多年的火炕,一家修好几个,也比不得他们一年用银丝炭所花费的多。
那是丝毫不在乎。
但是,杜老二他们在乎啊。
这半个多月,一家一家的修火炕,总共赚的银钱居然高达了五千两银子!
杜老二也拿不定主意,这么大一笔钱,到底要怎么分。
问起了家里人,想大家各抒己见,商量个对策。
杜鸿羽先开了口:“按京城这边市场上的行情,一般出力气的短工一天工钱是30-50文,有技术的泥瓦工是一天50-100文。”
“就按最高的100文一天来算,十六天的全部工钱也就是一两六钱。”
这要是隔平时,每户人家半个月能分这么多的银钱,家里的人估计都要激动的晕过去了。
毕竟,以前村民们在柳树村的时候,一户人家大多都不分家,心往一处使,活在一处干。
就这样,谁家一年下来,能攒十两银子,那就是众人艳羡的了。
但是在城里的时候,杜老二没想那么细,怀里揣着五千两银票的巨款,就根本没想到行情这回事。
又想着村里人买年货,就直接带人去了钱庄。
杜老二拿两张一百两的银票,在钱庄里换成了小银锭,给村民们一人支了五两银子。
杜鸿羽没来得及拦住。
在众人的面前,他自然不会纠正他爹的不对。
如今三进院里,杜老二的神色有些纠结与不知所措,也想到了自己当初在城里,行事的确有欠妥当。
杜鸿羽看他爹的神色,连忙又安慰道:
“当然,这火炕是新奇之法,去的也都是豪门大宅。村里人虽然不知道具体赚了多少钱,但也会觉得比平日里赚的多。所以,爹,也不妨事,咱多分一些银钱也没什么的。”
杜幼菱看这爹颇有些苦恼的意思,就将二哥的意思补了全:
“爹,二哥也不是说嫌你分出去的银钱太多,就是这次赚的银钱有很大运气成分。也是赶巧了,认识了当大官的齐大人,他又给介绍了同僚,所以才赚这么多。”
“既然已经给村里人支了5两银子,爹也承诺了还有分钱,那就再分5两,40个人也就是200两。”
“只是别让有的村民,因为这一次,之后就变得好逸恶劳了。以后去外出做工也还觉得能赚这么多。”
杜老二也不是个糊涂人,当即就明白儿子和闺女的意思。
这次赚的银钱虽然多,但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
火炕的生意也不是长久的,最起码京城这一块,等想要修火炕的人,家里都修好了,这生意自然也就断了。
不能给村民们过高的银子,让他们产生了错觉。觉得以后挣钱就这般容易了。
要是以后他们不好好干活,就想着像修火炕这样挣钱又快又容易,不是帮他们而是害了他们。
杜老二也想明白了,一锤定音:“好,那就再给村民们每人五两银子。大家也都过个开心年。”
这分配方法是他们自己在家商讨的。
修火炕具体赚了多少钱,村里人也不得而知。就连当初齐大人给的那一千两都没人知道。
这样分,自然是皆大欢喜。
其实也不怪杜老二,他本身虽然比村民们见识要多,能力要强。
但那是在柳树村那种偏远地区的村落,哪里来过京城!
他的见识,一开始必然是跟不上的。
而且他毕竟不是商人,也不懂得那么多,要是像李家舅舅就会处理的很好。
本身,杜家交给其他人这种独门技艺,那么村里的那些人其实都相当于学徒。
是没有工钱拿的,还要免费给传授自己技艺的师父做几年的帮工。
毕竟在大历朝,这些独门手艺,那都是可以传子传孙,一代代传下去的,是一家人活命的本事。
要是遇到很好的师父,可能会给个微薄的工钱。
杜老二一开始的误区,就是将一起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