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1075章 和平时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5章 和平时代(1 / 3)

战争几乎是必然的,但至少,当下的和平,是有一定的保障了。

时间进入到隆武十四年,世界似乎太平了起来。

战争,似乎已经远离了十七世纪的地球。

大规模的征战,不在存在。

位于亚洲,大明朝一统天下,无人能敌。

欧洲,三国同盟,与欧洲自卫同盟,现在又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扩张着军备。

一时半会,不会贸然开战。

而位于非洲,呃,这年头的非洲真没什么好提的。

遥远的美洲那边,东牧国在去年成功的挫败了印第安汗国。

印第安汗国已经南下,开始舔食伤口,一时半会,大概也是恢复不了元气。

总而言之。

当时间进入到了隆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六一年。

世界迎来了太平。

人们似乎是可以安享一下,来之不易的太平年景了。

朱慈烺这也在四海升平之际,踏上了自己的东巡之路。

“陛下,京杭运河早年前,因为清虏南下,和黄河决口,曾经废弃过一段时间,不过时值当下,运河已经恢复,大部分区域,也都重新实现通航,虽然不复往日繁荣,但也是联通北地之动脉。”

大运河确实是不如从前了。

原因很简单。

朱慈烺把北京城这个都城给取消了,还把其重新改成了北平。

在北方的政治中心被取消的情况下,一直抵达北京城下的京杭大运河,其重视程度,就直线下降——因为这个京杭运河,他在明清两朝的最大用处。

就是为了,供养北京城内,那一百多万的小市民,或者是一百多万的通天纹鞑子。

而如今,大明朝的都城南迁,在失去了政治地位的北平,元气是恢复不过来了。

哪怕时至今日,这座古城,经历了十余年的休养与恢复。

人口却仍不过六七万而已。

此刻,朱慈烺启程东巡的路线,就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然后一路北上,直抵京城,途经山东时,朱慈烺还会巡视一下山东,祭祀一下孔圣人。

呃,孔圣人还是要祭祀一下的。

现在的孔圣人在大明朝,非但没有被批倒批臭,反而,是越发的受尊崇,就连原本历史上,当了汉奸,卖国救世的千年跪族衍圣公孔家,也被朱慈烺这个大明天子改造成了一个圣人之家。

真正有了圣裔该有的模样。

不只出了几个,战死沙场,与清虏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大忠臣。

还在清虏入关之时,捐献了孔氏全族积蓄,为大明朝募兵打仗,抗击清虏。

这样的英雄之家。

在大明朝,可是赞誉颇多啊。

朱慈烺当然得好好的关照一下了。

他得让老孔家,以后世世代代的,多出一些民族英雄……

在朱慈烺看来,历史的孔家,之所以汉奸败类孬种层出不穷,那都是当时之君没能耐。

这旧社会是把人变成鬼。

而以往的君主,也是把忠臣给变成奸臣。

譬如说崇祯这个现在只知道荒淫无道的昏君,就老是喜欢把忠臣变成奸臣。

而似朱慈烺这个的圣明之主,则就能够把奸臣给变成忠臣,把衍圣公孔胤植改造成民族英雄……

朱慈烺改造人的手段,不可谓不厉害啊。

此刻,乘在龙舟之上(不是端午节划的那个龙舟),朱慈烺佩栏而立,听着张国维介绍着运河的情况,是点了点头然后询问道。

“这几年,运河两岸,虽然不复往日繁荣。”

“但是,淮北的百姓们,日子却好过了些啊。”

“皇上圣明。”

张国维说道。

运河现在就是一条可有可无的商业水道,其重要性,远不如以往,为了保漕运时那么重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

淮北的百姓们,日子就好过的多了。

因为,大明朝没有了保漕运的政治负担,倘若遇到洪灾,也不必为了保运河,而泄洪淹了百姓,更不至于说,在旱年还从湖中调水,来补运河的水量。

“这个淮河水利,早在我朝北伐之前,就已经治理好了。”

“再者,如今黄河已经被改回了故道,这淮河两岸的百姓,日子自然是能够好过一些。”

黄河确实是被改回了故道。

在北伐之前,由于北直隶地区是清占区,所以朱慈烺修黄河大堤时,只是把堤给修起来了。

可一直让黄河就这么的夺淮入海,也不是个事啊。

因此,在收复了北直隶后,朱慈烺就趁着时机正好,重新的把黄河,给改道了,让黄河从北直隶入海。

而不是夺淮入海。

这个工程很快就完成了。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北直隶被鞑子给祸害的够呛,当地的村庄,土地都成了无主的。

既不用征地,也不要跟当地的老百姓扯皮。

最重要的是,反正是一片无人区,想让黄河水流哪,就流哪。

因此,只用了没几年的工夫,黄河就成功的改道了。

而少了黄河夺淮入海的危害,当地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