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915章 铸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5章 铸币(2 / 3)

!”

大明朝的赋税,是已经破亿了。

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啊。

之所以能收到这么多赋税,一是因为,明清乱世,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损耗掉华夏太多的元气。

第二,则是海贸工商大兴。

外加,朱慈烺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地方,采取的一体纳粮,清查查田。

哦对了,大明朝现在,由于在地方上设了许多乡官,增设了许多吏员,所以对基层的控制力,是要比历史上强的多了。

这些朱慈烺手底下的反动官僚,都是一群流官。

每年都会下乡去清田,查田,然后发现一些瞒报的田产。

同时呢,还会在每年秋收之际,在乡间去查瞒产(有些刁民们会瞒报产量)。

所以,大明朝的农税,是每年都能缓慢上涨的。

虽然比不是工商关税,但也不是个小数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又因为征服了那么多地盘。

大明朝现在,一年收个一亿两,又算的了什么?

就这,这一亿两的岁入,还是不包括一些地方的——譬如说,西疆总督区。

还有藩属国。

此刻,听到了高宏图的回答,朱慈烺则笑呵呵地道。

“这就差不多了。”

“一亿两的岁入,四百万两,才百分之四嘛。”

“这点财政亏空,又算的了什么?”

是啊,才百分之四的财政赤字,对于大明朝这样的庞然大物,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陛下,这还少啊?”

高宏图一惊,看着朱慈烺。

“若是一年亏空个四百万两,那倒无什么问题,可若是我大明朝,照着这样的趋势,一连亏空下去呢?”

“积累个十年,那亏空可就有四千万两了,到时候……”

“问题哪有那么严重啊。”

朱慈烺摆了摆手,朝魏藻德说道。

旋即,他话锋一转。

“朕的意思是,发行国债,将这些财政亏空,给用国债的方式,给抵出去。”

“可将来怎么还?”

高宏图有些担忧,财政部尚书都这么担忧了,一旁的众大臣们也无不是露出忧心的表情。

似乎是担心着大明朝未来的还钱问题。

“还钱还算个事?我大明朝未来的财政,肯定是会增加的,只要我大明朝廷坚持,这点债务又算个甚?”

不过,朱慈烺也明白,对于这群经历过明末财政危机的大臣们而言,国库没钱,无疑是非常吓人的,他话锋一转道。

“而且,朝廷未来几年,还会开源,增加大量的税收!”

“陛下,您的意思是,增加税种?”

顿时,大臣们来了精神,尤其是高宏图。

朱慈烺点了点头。

“确实是增加税种!”

“这个税种,叫铸币税!”

“铸币税?”

听到了朱慈烺的这个回答,众臣无不露出了疑惑之色。

朱慈烺却是解释。

“我大明朝现在的货币,是有些混乱了啊!”

“民间流通的,有制钱,还有现银,这些就罢了。”

“还有那些个乱七八糟,西洋鹰元。”

“以及,各地钱庄,银行发行的银票,总而言之,是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朕觉得,是时候应该理清一下这些货币了。”

朱慈烺竟然一直没有进行货币改革,这着实是让人有些吃惊啊。

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朱慈烺这个家伙,水平太次,只是个高中生,不太懂这些。

不过,现在的朱慈烺,多多少少也是懂了一点。

譬如说,他知道,发行货币是有大钱可以赚的。

尤其是,发行货币这个权力,还可以让朝廷,获得几乎“无限”的财源——开印钞机。

当然了,不停开印钞机印钞,在当下的时代肯定是玩不通的。

但靠着整理货币,获得一些收益,让财政让每年增加个一两千万两,对于大明朝,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只听朱慈烺道。

“朕的意思是,即日起,我大明朝要整顿货币秩序,设立大明铸币厂。”

“铸造铜钱,银币,设计印刷银票。”

“开设大明银行,作为我大明朝的中央银行,由其担保,发行银票,取缔民间现今之各地流通的银票,银票以金银为担保,可随时兑换!”

“具体的规则,还是需要细细商议,不过,朕已经决定这么做了。”

朱慈烺向群臣宣布,众臣表情各异,郑成功有些不太高兴,因为朱慈烺这么一搞,他们海商银行的赚头,就要大减了——不可否认,哪怕大明银行成立,海商银行也是大明朝大银行,跟后世的四大行差不多。

但饶是如此,经朱慈烺这么一搞,他们的利润,也是要分润走许多的。

不过,朱慈烺的天子威权,还是相当之大的,所以,群臣们到头来,还是得老老实实,高呼万岁。

称赞朱慈烺的英明决策,尤其是高宏图,更是眉飞色舞道。

“陛下,这个铸造银币,利润可是颇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