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53章 是护送,还是抓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是护送,还是抓拿?(1 / 2)

“古往今来,乱世有乱世的选臣之道,盛世则有盛世的选臣之道!”

“以前天下太平,自然是翰林院清望为重,可如今这乱世,则就不同了,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元子这点道理,应当明白吗?”

朱慈烺耐心劝说。

张家玉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属于那种科举制度选拔上来的顶级人才,这点道理,他当然能够看出来,此时,只见到他微微颔首。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明白了,不知太子殿下,打算将臣安排到何处?”

“你来当通州巡抚吧,京营第二标,由你带走到通州去,替朝廷看好通州!”

朱慈烺张口说道。

通州是个要紧的地方。

朱慈烺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眼下的通州巡抚乃是王鳌永。

朱慈烺前些天,派人从通州调粮的时候,在得知是王鳌永担任通州巡抚后,他就感觉南迁之路可能会有些危险。

王鳌永是名列贰臣传甲编的大贰臣。

历史上的青州之乱的主角,替满洲鞑子招抚了整个山东。

还在青州之变,殉了满清。

这可真是可笑啊——厚恩待他,让他入仕为官的大明朝亡了,他没有殉国,可把他奴才使唤的大清来了,竟然让他能宁死不屈,殉国了!

这么一个家伙,朱慈烺当然不可能把他摆在通州了!

所以,他现在要撤掉王鳌永,派张家玉顶上!

“臣资历浅薄,恐怕当不了通州抚台吧?”

张家玉被朱慈烺委任的这个职位给吓到了。

废话,他是去年的进士,今年就成巡抚?

虽然只巡抚一个小小的通州,但这官升得也太快了吧?

跟坐火箭似的。

朱慈烺却摇了摇头。

“通州是要紧的地方,本宫将你安排在通州,是信任你,而且这不过是个临时的差使,元子不要妄自菲薄,你有治国安邦之才,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

说着,朱慈烺又看向了一旁的刘正宗。

“刘先生,你也去通州,你去通州的任务是把粮食给运过来!”

“招募丁壮,把通州的粮食,全部往京城运!”

刘正宗给朱慈烺当过几天讲官,所以,朱慈烺尊称他一声先生,这个政治投机者毫不犹豫地表态。

“臣明白了!”

然后又道。

“殿下,除了运粮,还有别的差遣吗?”

“暂时没了,运完了粮,刘先生在通州与元子一块,替朝廷看好通州!”

“臣明白了!”

刘正宗点了点头,张家玉意识到这可能与京城城防有关。

“殿下,这是不是要提前备粮,应对流寇?”

“元子所说不错!”

朱慈烺点了点头,实际上嘛,他是打算将这些粮食给分了!

分给京城的百姓!

通州几十万石粮食,带是带不走了,不如就地,分给京城百姓,收一收民心……

等李自成入京城,败走之后,满洲鞑子入京师。

然后把京城的土著们一股脑的全赶出内城,到时候,临走时还免费给他们发粮食的大明朝,肯定能够受京畿的百万百姓们怀念的……

那可就真的是,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明了!

朱慈烺要拿这些带不走的东西收民心。

可张家玉与刘正宗却把他所做的这些,当成了要屯粮坚守京城,所以,二人此时相视一眼,点了点头,只听张家玉道。

“那请殿下发调京营第二标前去通州就任的令旨吧!”

“臣这就到通州上任!”

说罢,张家玉又微微皱眉,朝朱慈烺说道。

“只是,现任通州巡抚王鳌永恐若是不愿意卸职,可该如何是好?”

“简单!”

朱慈烺呵呵一笑。

“本宫不是给你了京营二标,两千人?”

“你到通州之后,要用这两千兵马,替朝廷看好通州,守好通州,通州乃是漕运门户,万不可有失,明白吗?”

“臣明白了!”

张家玉点了点头,朱慈烺这才满意点头,从桌上抽出来一张空白的令旨,然后在上面写好了调兵的旨意,盖了印鉴后,交给了张家玉,又从怀里,掏出来他让人特制,用桑皮纸印刷的票据。

这票据是朱慈烺用来支银子使唤的。

因为他现在的摊子有些大,不能每笔银子都自己亲自去取,所以,就印了些“支票”,需要的时候,亲自用纸写上数字,再盖上他的印鉴,就可以拿这玩意去找刘大用支取银子了。

给张家玉写了张一万两的支票,朱慈烺嘱咐。

“拿着条子,到内校场去找刘大用支取一万两银子,除了给二标的军饷外,还包括菜金,以及刘先生招募丁壮,往京城运粮的运费!”

“这一万两若是不够,可以找本宫再要,二标每日,都要发饷,一日一结,每人一钱银子,连以下军官二钱,营官三钱,绝不可拖欠,明白吗?”

“臣明白了!”

张家玉点了点头。

跟刘正宗一块,先是把京营二标给调走后,又去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