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从狂飙开始独闯诸天> 第110章 高产作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高产作物(1 / 2)

皇家护牙厂生产的都是高端的护牙器具,包装精美用料讲究。

倒不是李伟不想做中低端市场,

一来手工制作成本确实不低;

二来如今大明天灾连连战事四起 百姓确实不富裕;

三来有钱人的钱好赚,越是这种能凸显有钱人特点的产品卖的越好。

李伟推广护牙产品的方式也是极为简单粗暴。

首先,给自己的妃嫔使用,而后后妃们在宫中邀请,各家大臣的家眷来宫中开茶话会的适合推广。

虽然,很多大臣知道自己的家眷入宫,就有可能怀孕。

但他们依旧是乐此不疲的将家眷送入宫去,其目的不言自明。

不管如何,在大明皇宫就是大明的时尚风向标。

后妃们用过后,朝中重臣的家眷们便争相模仿,

而朝中重臣又带动了小官吏的家眷们,小官吏们又带动了富商的家眷。

就这样新式的牙膏,牙刷。

很快就成为了风靡京城的奢侈品。

李伟见皇家护牙厂大获成功,紧接着便开始建设香皂厂、毛巾厂、香水厂、芳香精品油厂、棉布厂、盐厂、皮革厂、成衣厂。

这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棉布厂,不同于其他的工厂针对的主要客户都是高端市场,

棉布厂主要服务的客户就是平民百姓,所以其规模极大。

随后,李伟从空间中找出了之前收集的几种织布机,命工匠按照当前的技术生产出了新型的水泥织布机。

另外,随着最近李伟成为了西部草原之主后,几座大型的皮毛生产工厂,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李伟成立了皇家科学院。

此时的大明在李伟强有力的推动下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工业化。

虽说李伟布局的时间尚早,工业规模还不是特别大,现在对于吸纳灾民的能力还不大。

不过,大明过了今年的大旱,如果应对得当,大明除了遇到会小范围的旱涝灾害外,还能享受几年的太平日子。

到了五年后那场更严重的天灾降临的时候。

李伟谋划的工厂,到那时早就已经逐步的发展起来了。

制造业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正好可以缓解一下西北部的人口压力。

不过,即便是多措并举,作为一个农业社会,移民的主力军仍然是在农业。

因此,在受灾程度不太严重的省份,种植高产作物,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解决这场严重的粮食危机。

这些日子来,通过李伟的描述,根据锦衣卫的调查,玉米、红薯、土豆、花生、向日葵等高产农作物品种,其实都已经传入到了大明。

其中,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刚传到华夏时被称为番麦,最早由广西传到,时间是1531年,到到如今,在大明已经有了近百年的种植历史。

不过遗憾的是玉米一直被作为一种稀罕物件,是富裕人家用来待客的珍贵食品,并没有推广种植。

红薯是由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入吕宋(今菲利宾)的,而后由福州商人陈振龙在1593年冒险从菲律宾引进入大明。

当时福建时常爆发大饥荒,因为陈振龙做海外贸易,经常要到吕宋去,当时陈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

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

所以变学习种植法,出资购买薯种,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种植了没几年,便又赶上福建省爆发大饥荒。

陈振龙就让自己的儿子陈经纶上书给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其试种番薯,来解决粮荒。

随后陈经纶向福建巡抚金学曾呈报了吕宋种植朱薯之利。

金学增到陈家种植番薯的田里了解到,番薯4个月就能成熟。

产量高,生熟都能食用。

于是金学曾便通令各地,按照陈家推广的番薯栽种方法,大范围的种植,随后番薯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此时在大明已经有了30多年的种植历史,只是因为消息闭塞,朝中不够重视,才没有将番薯推广开来。

土豆,也就是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由印第安人驯化并食用,与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

话虽如此,但相较于口感香甜、卖相讨喜的玉米而言,马铃薯平淡无味、外形欠佳,是以其传播及推广之路重重受阻。

另外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对马铃薯也青睐有加。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就有一段与土豆相关的详尽描述:“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它的叶子和豆叶十分相似,

它的根圆如鸡蛋,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

同时还可以煮土芋汁,洗洗去外皮,洁白如玉。”

从根蔓形状、外观颜色到烹食方法,与现代马铃薯近乎无异。

所以当李伟向徐光启描述,土豆的时候,徐光启便把,自己家中的土豆带到了李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