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30(1 / 2)

26.张维迎:关注国有企业改革

张维迎,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毕业于西北大学和牛津大学,中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价格、市场与企业家》《中国改革30年》《市场的逻辑》《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产权、政府与信誉》《论企业家》《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价格、市场与企业家》《什么改变中国》等。

张维迎教授十分关注国有企业的改革,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他曾经打过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假如把月亮交给一位农村老太太,月亮产权是清楚的,但没有效率,美国人随便就飞到月亮上去了,这个老太太管得了吗?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进行产权改革,并不是因为产权不清楚,而是因为现存的安排没有效率。而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方式,那种“马背上画白道以得斑马”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思路是行不通的。2000年6月,在“50人论坛西安会议”张维迎再次抛出了他一贯坚持的观点,发出了“裁判和规则制定者一定是政府吗”的反问。

作为中国经济学界最具争议的人物,张维迎教授以坦诚率真的一句“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成为“人民公敌”,他常常受累于自身抛出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

2

7. 郎咸平:企业不应做大做强而应精益求精

郎咸平,祖籍山东潍坊,1956年6月21日出生于台湾桃园县,是中国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1978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修,仅用两年半时间就连续拿到了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著有:《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新帝国主义在中国(1)》《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等书。此外,他还是《郎咸平说》《财经郎闲评》等经济栏目的节目主持人。

郎咸平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公司治理与金融专家,曾以《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孩子自比,素有“最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之称。他语出惊人,提出民营企业不应该做大做强而应该精益求精的观点,并列举海尔、TCL、科龙等国内知名企业为反面教材,再次引起了业内的轰动。他表示,企业做大就等于走向绝望,以往经验表明,当企业的总资产成倍上升的时候,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却是成倍地下跌,这就是企业做大做强后逃不掉的厄运。企业控制不好成本,新收购的设备利用率提升不上去,扩张就成了废品收购。因此,企业的使命应该是精益求精。

由于对中国经济做出的杰出贡献,郎咸平教授收获了许多荣誉,2010年12月,他与时寒冰、于建嵘、戴旭等人一起被30多万网民自发推举、票选为“2010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

物”之一,2011年11月11日,郎咸平以48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9位,引发世界广泛关注。

28.胡鞍钢:国情分析专家

胡鞍钢,生于1953年4月27日,祖籍浙江省嘉善县,曾先后就读于唐山工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中国挑战腐败》《中国战略构想》《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等。

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策略领域,胡鞍钢教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国情分析专家。1985年,他参加了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开始中国国情研究工作。此后多年,他细心观察,努力钻研,在中国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领域创建了比较全面且详细的理论构架。在1988年出版的《生存与发展》一书中,他指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将是一个不断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长期过程,这些都取决于中国国情中的限制因素。因此,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而要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我们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模式。

胡鞍钢教授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十二五”规划专家,国情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研究成

果对我国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发展规划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9.萧灼基:善用《资本论》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专家

萧灼基,1933年12月4日出生于广东汕头朝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兼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聘顾问。他是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获得者。著作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纵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研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宏伟战略目标》《中国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等。

萧灼基教授特别善于运用《资本论》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被称为从《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