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30(1 / 2)

26.为何说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是和私人产品相对应的西方经济学用语,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能够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受的产品或服务,其中一些人对这类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到另一些人的消费,还可以称为“公共财货”、“公共物品”。常见的公共产品有:国防、秩序、环保、科技、教育、文化等。

根据公共产品的特点,可以将公共产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纯公共产品,这类产品可以服务整个社会,且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某一个人对该类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别人对他进行同样的消费。另一类是混合公共产品,混合公共产品是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通常情况下,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这是由于市场运行机制及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而决定的。首先,市场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不适合提供公共产品,因为在市场上,一般是谁有钱谁就能享受服务,而纯公共产品则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其次,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不适合提供纯公共产品。再次,政府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政府能够为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提供纯公共产品是政府资源合理分配的表现形式。所以说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27.为何说乘数效应

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

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收入/支出乘数效应,它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呈比例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某一种变量的增加会引起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

乘数效应的发生作用并不局限于当某种变量增加时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加倍增加。因为,当政府削减投资或减少公共支出时,乘数效应同样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加倍减少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某种变量减少时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加倍减少。总的来说,它就是以一个变量的变化来引起的经济总量的加倍变化的现象。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中,乘数效应常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说,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我国发生的特大洪灾的双重打击下,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后退,反而以7.8%的速度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就是因为政府在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中增加的1万多亿元所引起的乘数效应产生的结果。这些投资以成倍的效果带动了钢铁水泥等建筑行业的发展,以这些行业为契机向别的行业扩散,最终为经济正常运转提供了支撑点。

总之,乘数效应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是一种加速变量手段,它利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使政府的投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政府提高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

28.拉弗曲线:征税越多越好吗

拉弗曲线是美国著名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所提出的描绘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这条曲线运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但是若政府的征税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值的时候,再提高税率反而会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从税收的决定因素上来分析,政府税收的高低除了取决于税率的高低之外还和课税的基础也就是经济主体的收入多少有关。经济主体收入的多少和税率又是相互制约的税收因素。当税率过高时,经济主体的实际收入会因为政府的税收过多而大幅减少,生产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处于微利或者无利状态中的企业便会心灰意冷,减少生产产量,以降低企业收入来减少课税的基础。对政府来说,税源覆盖面降低,税收总额也会随之减少。假设政府将税率调到100%,企业没有利润可求,便不愿再从事生产活动,政府无税可收,税收总额就会降为零。反之,如果政府适当地降低税收,可以起到鼓励企业加大生产,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这样一来,税基扩大,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会增加。

拉弗曲线告诉我们,政府征税并不是税率越高越好,而是要将税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经济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提高税收,才能真正使政府的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值。

29.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支撑

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讲述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必须通过政府的外界干预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状态。凯恩斯是从宏观的视角来考虑经济总量变化的问题,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个体,每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他本人的利益,每个人在这种个人利益最大化心理的驱使下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由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