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25(1 / 2)

21.国际套利如何产生

经济活动中的套利现象是国与国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时的常见做法,其实质就是利用两国之间的利率的差价或货币汇率的差价来赚取利润。具体做法是,当某种金融资产或者实物的资产在国内与国外有两种不同的价格时,从价格较低的那个国家买进,再从价格较高的那个国家卖出,以流动资产从中赚取收益。这种套利行为可以是来自于投资者个人,还可以是一个专门的从事这种业务的组织机构。

和个别高风险的投资相比,由于各国间的利息率和货币汇率牵涉国家政策,相对稳定,因此,套利活动的投资行为在短期内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在外汇套利市场,可以将套利分为非抵补套利和抵补套利。在前者的套利活动中,资金的流向受非抵补利差的控制。举个例子,假设中国的利息率是X,美国的利息率是Y,非抵补利差是T,那么,T=X—Y,当T大于零时,X大于Y,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大于美国,这时候资金主要由美国流向中国。抵补套利是投资者在套利活动中为了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按照即期汇率,把利息率较低的通货兑换成利率较高的通货,并且把这些通货存在利率较高的国家,同时,按远期汇率把利率高的通货兑换成利率较低的通货。同样把中国利率设置为X,美国的利率设置为Y,二者的抵补利差为R,人民币的贴水率为Q,则,R=X—Y+Q。这时候,资本的流向除了和两国的利息率差价相关,还和利率高的国家通货的远期升水率或贴水率有关。

22.为何要警惕虚幻的“市场权利”

市场权利是指某一企业在

其所处的行业中对行业产品的价格或生产数量具有控制能力。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当企业想在某一区域内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只能使自己处在垄断地位,而处在完全竞争状态中的企业则没法达到。

在市场权利的争夺战中,最常见的方法便是侵占市场份额,也就是企业战略管理和营销学中的市场占有率。很大一部分企业认为,只要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便在市场中拥有更大的市场权利。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不惜牺牲暂时的利益,甚至做起了亏本买卖。例如,亚马逊在利润极低甚至赔钱的状态中疯狂扩张,目的就是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让我们作为消费者代入一下,假设现在亚马逊已经占有了世界网购平台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自以为掌控了零售业的价格和产量的控制权,而公然大幅涨价的话,你还会作为一个忠诚消费者舍弃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持续在亚马逊购物吗?想必很多人会摇头否认,和在哪里购物相比,保证质量的同时省钱才是硬道理。

可以看出,在竞争越来越开放的今天,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单个企业很难在某一领域内处于垄断地位,如果自认为掌握了市场份额,就可以藐视市场规律为所欲为,很可能自讨没趣被别的同行企业所取代,因此,企业要警惕虚幻的“市场权利”。

23.为何地王要谨防“赢者的诅咒”

“赢者的诅咒”是经济学中的一种反常现象,意思是在市场经济的战争中,赢了的人反而会得到不好的结果。这种经济现象在土地拍卖会上较为常见。例如,现有某一特定的土地(或其他商品及资产)

可以被任意投标标价,这里的投标者们对这块土地价值的估计基本上和该土地的价值相吻合,且每个投标者都是根据自己的估计来报价的话,那么,想要赢得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只能超过别的投标者,而以高出这块土地价值的价格来报价。

很明显,以高出被拍卖土地价值的价格来报价,意味着拍下的这块土地实际上并不值这个价格,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买东西买贵了一样。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中标者拿下的土地楼面价已经比周围新房的价格都高了,这就意味着该地块还没开发,就已经赔钱了!天价地王被拍下后由于在规定时间内凑不齐土地款被收回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只能无奈损失一大笔保证金忍痛将昔日拍卖场上的战利品拱手退还。这就是“ 赢者的诅咒”,即拍卖的夺标者往往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会遭受损失。

“赢者的诅咒”告诉我们,市场并不总是按着人们预期设想的那样运行,人们终归是感性动物,很可能在一个特定的氛围中被赢者的心态驱使而以高价拍下一个原本并不值那么大价值的东西,连很有经验的地产投资人也不例外。

24.为何说肯德基的加成定价制实现了双赢

加成定价是百货商店、连锁零售店,餐饮行业等常用的一种为了维持厂商的固定投资回报率而采取的定价方法,为了保持正常且稳定的投资回报,经营者把一个想要的固定利润百分比加到某种产品的平均成本上,计算出总的价格,就是加成定价的完整价格,也就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所要支付的价格。

根据加成的成本基础不同,可以将加成定价细分为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完全成本加成指的是加成的基数是单位产品的所有成本,内容包括推销、管理等在内的非制造成本。变动成本加成中加成的基数指的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