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冬,十一月,秣陵
城外的叫阵声一直不停歇,冷冷地冰雨一直下
孙策坐在城楼上,捂着受伤左肩,脸色发白如坠冰窖:“这赵云好生了得!”
前几天赵云趁他南下攻刘备,攻下了句容,直抵秦淮河东岸,围攻方山大营。
孙策返回,赵云先在桥边阻击一阵,孙策亲自冲锋,赵云令士卒撤退一里,任孙策军过桥。
孙策蹑击其后,赵云却怡然不惧、亲身断后,且斗且走。
赵云一身骑射功夫难逢敌手,反倒是杀伤了不少孙军士卒。
孙策愤懑:“本将军何曾落于人后!”
孙策帅亲锐追击,赵云却不让他接近,令麾下骑兵四方,远远游走放箭。
孙策胯下马匹也算高大神骏,却哪追的上赵云的塞外白龙,追击中被赵云扭身射中左肩,逃回阵中。
赵云帅部反攻,大破孙策,帅百余骑追得孙策上天无门,下地无路。
直到程普赶来,才救了孙策。从此孙策退到秣陵城内养伤,守住秦淮河,不敢在过河击敌。
…
刘备击破吴景、黄盖,指着丹阳城对太史慈说:“子龙攻其北,我等攻南。孙策南下,我等或隐于山林之间,或驻守石城。孙策北上,我等就追蹑其后!”
二三次之后,孙策疲于奔命,故而被赵云攻破句容。
太史慈道:“今吴景、黄盖退入丹阳,周尚、周瑜南撤,孙策如瓮中之鳖,想必不日将逃窜。”
刘备:“你认为他会逃哪?”
太史慈望一旁的祖茂
祖茂哈哈一笑:“别看我,二十年前玄德就比我看得准,我还是省点心为好。”
太史慈哑然,心想二十年前君侯才十四五岁吧,怪不得孙策会败,还真不冤!
…
孙策满面铁青,
船只被烧,回不了九江、庐江。地盘被压缩,军乏辎重,士气低落,士卒逃亡…几乎陷入绝境。
孙策第一次有了武运不在,无能为力的念头。
程普劝孙策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么只帅领精锐返渡江回九江搬救兵,要么逃向丹阳南部投靠周尚、周瑜。
要是都不行还有投降一途,总能做个富家翁。
投降?
骄傲的孙策从来没有想过!
攻杀丹徒流民后,与刘繇等青徐流民结怨已深,刘备就算允许任何人投降,青徐流民一定会要他孙策一命!
反攻无法获胜,两种撤退之方案,都需要舍弃数万士卒,都需要离开千辛万苦打下的地盘,都需要咽下失败的苦果。
得而复失,又岂能不辗转反侧。
孙策巡逻城防,见士卒多着薄衣,拥在一起瑟瑟发抖,意更踌躇,问麾下亲信道:“战事不利,程公说他来断后守秣陵,劝我回九江或宛陵搬救兵,你等以为如何?”
假司马周泰是九江人,道:“回九江!袁将军绝不会坐视刘备夺江东不理,定会复给将军兵马!”
假司马蒋钦道:“不可,程公是幽州人,听说和刘备有旧,将军一走,程公必举军投刘备,刘备一定会给他都尉、太守的官职!”
“住口!程公多次救我,恩义如父叔,岂是你能诽谤。”
孙策面色严厉,心里却巨震,程普之前不会背叛,但与刘备作战以来,畏手畏脚,不思前进,战多不胜,莫非…
司马邓当是荆州时期跟随孙坚、袁术的老人,在一群少壮派当中年龄较大,颇有发言权:“属下赞成周司马之言,将军善战,居袁公诸位将之首,破陆康于皖城、走樊能于糜于横江、败笮融、薛礼于秣陵、袭刘繇于丹徒…皆获全胜。
今日之败,乃一时之百。袁公要对付刘备,必再给兵、粮重用将军。”
司马吴郡凌操轻蔑的看了邓当一眼,对他的阿谀奉承颇为不喜:“将军在江西时,袁公给兵不足二千,给地不足二县,给粮不足万石。
将军渡江而东,战多胜、众日繁、地益广,如鱼入海。
如今战事偶有不顺就放弃江东,士卒百姓都会失望!
不如南下攻严白虎,回吴郡,联络朱(治)都尉、孙(静)老将军,再图后继。”
孙策也不表态,只是回书房看地图,心想:“原来只知道凌操武勇,战多为先锋,今日才发现有些谋略。
我在豫州、江西不曾帅领上万众,我要是离开江东就如离水之鱼,粮草全部依靠袁公路,他叫我往东不敢往西。
江东之地,绝不舍弃!”
…
孙策有了决定,招程普来见,打算派人走秦淮河入建业,过江求救于袁术。同时兵分两路,一路坚守秣陵、石城,一路攻击严白虎取其辎重。
程普千万相劝:“刘青州知道你是吴郡人,一定严加防备。离开秣陵,可去宛陵,绝不能走吴郡。”
孙策不仅不听,越发不悦:“刘备在石城,吕岱在潥水,走宛陵如同自投罗网,不如攻严白虎,入吴郡。”
程普道:“入吴郡,战事不利,只有南逃海表一途。入宛陵,尚可退入豫章或庐江。
愿小将军走宛陵,老臣愿为先锋,带兵突击,打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