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三七开?(1 / 2)

对于众人的反应,苏哲也是看在眼里,随后打趣地笑道:“长晴时,海水本身因为蒸发的原因,含盐量较高。而雨后的海水含盐量下降,潮头的水含盐量更低,所以要纳潮尾。”

张同听得直点头。

苏哲心中默默一算,便徐徐开口:

“这几日便是长晴,今日是初二,此刻潮初起,到午时初刻之前,差不多便是六分潮,那时便可以去取潮头海水,含盐量最高。”

听到这里,张同心中一阵佩服。

他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年轻人,并非如他所想的那样不接地气。

此人不仅彬彬有礼,还居然如此了解潮汐,连涨潮的时间都算得一丝不差。

张飞在后面一边听,一边默默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苏兄,真是见识惊人。

说着说着,已经走出了很远。

苏哲回身前后看了看。

这附近的海湾微收,像一个喇叭口。

这种地方应该最适合引潮。

苏哲找了一处平坦的地方,叫张同、糜竺过来。

张飞让亲卫们在一旁暂歇,自己也跟了过来。

苏哲蹲下身,用石头在地上画了一条弧线。

张同、糜竺和张飞立刻蹲下来围着看。

苏哲指着弧线说道:“假如这是眼前这片海岸线。”

苏哲继续在弧线一侧引出相距很近的两条长线。

“而这条线代表纳潮用的渠道。”

苏哲在长线的两侧画了很多方形。

“而这些方块代表了盐田。”

“我们先将最合适的海水引入纳潮渠,再将纳潮渠中的海水引入盐田里。”

“所谓盐田,便如同种田的地一般,需要处理平整,但需要建个四至七层,高度逐层降低。”

“每天我们将海水引入最高层的盐田中,只放薄薄一层水,曝晒一天之后,第二天将水赶入第二层盐田中,第三天再赶入第三层盐田。”

“以此类推。”

“等到盐田中的水浓度够了了,就可以赶入最后一层盐田中去结晶收盐了。”

“为了便于收盐,可在最后一层盐田底部铺设木板底,或是石板底,出的盐,杂质少,品相好。”

张同听了这一大通,顿时觉得有点难消化,又细细琢磨了半天,终于有点明白了:

“公子的意思,是用多层盐田加快水的蒸腾,最后得到的卤水便可以成盐了?”

苏哲由衷佩服张同的理解能力。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做法,张同短短时间就能明白,也着实不易。

苏哲继续说道:“判断卤水的含盐量是否足够,你是高手,所以剩下的就不需要我赘述了。”

张同点点头,不过虽说是听懂了,但仍然存惑:“这个法子真的会比我们煮盐更快吗?我怎么听起来,要晒很多天啊!”

糜竺也有一样的问题,几人都看向了苏哲。

苏哲丢了石头,站了起来:“晒盐看似慢,实际上可是快得多呢。光说没用,试试就知道了。”

糜竺立刻明白了,苏哲是想先做一处盐田试试看。

张同慢慢点点头,又接着问道:“这晒盐靠的是太阳,下雨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苏哲拍了拍手上的沙子,不由大笑:“老张,你问对了,下雨的时候自然没法晒盐了,只能等晴天。但是下雨天咱们可以做另外一件事。”

张同立刻竖起了耳朵。

苏哲笑眯眯地说:“你们下雨天煮不煮盐?”

张同一愣:“煮啊!”

苏哲望着张同:“那就对了!下雨天晒不了盐,还是可以继续煮盐啊!”

张同哭笑不得,这等于没说。

苏哲指着距离海边较远的一片开阔之地:“老张,你看那一片地如此平坦,你们整理一下,将来做纳潮渠时,引海水漫过去,等晒干之时,这就是人工而成的盐泥,带回去存放,天气不好时,便在茅屋里继续以此煮盐便可。”

张同大悟。

张飞在旁边拍起手来,满脸的崇拜:“哎呀我的苏兄,真是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招。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

苏哲负手一笑:“那是,张兄的眼光,能错吗?”

众人皆笑。(PS:各位彦祖和靓女想讨论剧情可以加书又裙,具体浩马,章节末我和其他人会分享,请关注!)

张同看了看众人,有点为难地问了一个他一直想问的问题:“这么做......要花不少钱建盐田,我们也都没有什么钱......这怎么办呢?”

糜竺微微一笑:“盐田投入的确不少,不如由官府出资建造和维护,老张你们负责使用,我们最后按三七分成即可。”

张同顿时惊呆了:“三七分?!”

按照惯例,这种官民合作的分成一般都是五五,最多四六。这个糜别驾居然说三七,未免太坑了一点。

糜竺看张同震惊的表情,立刻笑着解释:“是官府三,盐民七。”

张同更为震惊,立刻拱手作揖:“是我误解了别驾的意思,如此三七分,全体盐民都会感谢您的恩德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