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汉末大丈夫> 第266章 秦宜禄的吏治改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章 秦宜禄的吏治改革(1 / 3)

所谓以吏为师,这在古代社会几乎就只有秦朝是做得好的,然而因为秦人残暴等问题,虽然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君主几乎都将商君书当做必读的数目之一,然而至少明面上,只要提及什么东西是秦朝的,舆论上开口闭口都是暴秦。

汉代时候其实还算是稍微好一点的,宋明的君主几乎是但凡跟秦朝有点沾边的举动,怕是都要被汹涌清流给骂作昏君的了。

见卢植如此激动,秦宜禄的脸色不由得也变得难看了一些,皱眉道:“‘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卢公学富五车,可知此言何解?这后面说的,又是什么?’”

卢植不禁微微下了一些冷汗,而后叹息道:“这话出自《韩非子》,意思是说……能够推行法治之人,必定刚直,为人臣者只需依法办事即可,相对主官的才能也就不重要了。”

秦宜禄淡淡地道:“原来卢公,也是曾读韩非子的,那后面呢?卢公你这么聪明,可猜得到我接下来要说的重点?”

卢植苦笑道:“大将军可是想说,‘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意思是遵守法制的官员,与蒙蔽君主的权臣,乃是相对立的仇敌,权臣之所以为权臣,就是因为可以任用私人,就会故意去提拔那些没有品德,只知巴结自己之人,排挤那些照章办事,遵守律法之人。”

“卢公,果然是博学多才啊。”

其实韩非子里面的言论真的是很适合用在古代进行辩论的,比如这篇《孤愤》,通篇所论述的全都是权臣的那点事儿,其核心思想就是朝廷不依法办事就会产生只手遮天的权臣,如果人人依法办事则权臣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那这玩意如何去辩驳呢?你辩驳这个,是不是想要当权臣?好啊,原来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有如此狼子野心啊。

所以历朝历代对于韩非子的东西都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的,让你连提都不能提,你提,你就是暴秦,你就是二世而亡。

而推行法制这个事儿,损害的其实就不是某一个阶层的利益了,而是损害了全天下所有官僚的利益,所以自秦以后这玩意也确实是再怎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推行不下去的。

秦宜禄本人当然也没那么大的本事,也没那么暴虐,并不是真的想恢复秦法,只不过是习惯了后世政府什么都管,以及对官员的严格管理之后,实在是对大汉如此粗放的管理模式有一种难以理解的……愤怒。

说实在的,把现代社会那些因贪腐而枪毙的官员挨个拎出来穿越,到秦宜禄手里只怕一个个的也能称得上人臣楷模,是要大用,重用的。

见杨彪和贾诩等人也全都是一副眉头紧锁的神情,秦宜禄道:“当然,我不是要完全恢复秦法,只是要恢复其中的吏法,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再将其发扬光大而已。”

“老卢啊,你跟我说说,颍川郡现有吏员多少,又有多少在籍,又有多少是拥有正式俸禄的呢?”

卢植闻言微微思索,而后道:“大约……有胥吏七百余人在册吧,不在册的胥吏大概有……可能是三五百吧,臣实是不知了,至于说两百石以上有俸禄的,那倒是精确,共有四十六人。”

秦宜禄点了点头道:“是啊,难道诸位不觉得,问题很大么?颍川如今的人口数量,我猜测应该已经超过了南阳,成为天下第一大郡了吧?这人口就算是没有两百万,至少也有一百五了,一百五十万的人口啊,居然就只有四十六个人有官身,甚至胥吏也不超过一千人,这还包括了稳婆、仵作、媒人、衙役之流吧?你们不觉得太少了么?简直是少得过分啊。”

这里的胥吏可不只是公务员,其实换算到现代社会的话还包括警、医、教、殡仪馆工作人员、甚至是旅店、饭店等,连媒婆红娘之流也算的。

“为政之道,在我看来就两条,一是下情上达,也即是靠上计,这一方面,我虽然自认为做得还远远不够,但好歹经过我这几年的折腾,总还算勉强说得过去了。”

一众重臣不由得纷纷在心里都快要骂娘了,就您在上计问题上折腾的那个劲儿,这还算是勉强说得过去?

“另一条么,自然就是上令下达了,自古以来朝堂之上所制定的政策几乎都是善政,但是落在各郡却不尽然,落在各县,则是面目全非,落在各乡……他妈的根本就落不到各乡。这一切,难道不都是因为胥吏太少的缘故么?”

“更何况,胥吏没有俸禄,他们吃的,喝得,用的,只能是来源于盘剥百姓,你们别小瞧这些胥吏啊,芝麻绿豆大的东西,真要想整一户普通老百姓的话,也能整得你家破人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可你说反贪吧,我特么反个锤子,总不能真指望他们靠喝西北风过日子吧?”

事实上汉朝对胥吏都还算是比较好的,无非是将胥吏令行造册,不入民籍而已,最惨的还是明朝和承明之治的清朝,朱元璋可能是因为以前要饭的时候被胥吏欺负,所以对胥吏一直没有好感,将其定性为下九流,跟妓女是在同一个社会阶层的,基本都由罪犯家属充任,比如说,某某某犯罪了,就惩罚他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为吏。

这东西在秦宜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