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要劝我造反?阎忠,咱们俩……很熟么?”
说着,眼神之中不觉已是杀气滚动,就算明知道此人是皇甫嵩的心腹,也颇有些想将这个要把自己放火上烤的混蛋给弄死了算逑。
毕竟他和郭典还不一样,人家郭典不但是名门之后,而且还是正经的两千石,没有缘故肯定不能杀人家,何况他背后还有好几个两千石,杀了的话无异于自绝于党人,这他是不愿的。
虽然不想靠那些党人太近,甚至也不想维系一个太好的健康关系,但无必要的话还是不愿意往死里得罪就是了,而阎忠呢?说好听了算是皇甫嵩的从事,实际上朝廷体系之内也算不得什么,真要是强硬的杀了他,就不信皇甫嵩敢多说什么。
当然,心里肯定是懵逼的。
这是咋了啊!
什么情况啊这是!怎么莫名其妙的就都想让我造反啊!
而阎忠,却也老神自在,丝毫不慌,笑着就从兜里掏出一块绢布,道:“此乃我军之中,中、低级将领的联名书信,这其中,也是包括庞德庞令明的,听说您与庞家是莫逆之交,不如,我先告退,换令明兄来劝您?”
秦宜禄吓得心都感觉漏跳了一拍,连忙伸手将这布绢抢了过来,就见其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签名还摁上了血手印,留名之人足有数十人之多,这其中有不少人他还真的是认识!
霎时间,一股凉气直冲脑门,也终于明白了这阎忠交浅言深,在此逼迫两位关西将门节帅的底气!
这是要疯啊!
“为何……为何要反啊,好端端的……”
“将军,咱们凉州人想要造反,还需要理由么?真要说理由,为我凉州八十万百姓之生计,这个理由,够不够?”
秦宜禄闻言,只能是摇头苦笑不已。
够不够?这理由简直太够,也太充足了。
早在秦宜禄刚到凉州发展的时候,就已经看明白了,凉州百姓已不值朝廷久矣,尤其是凉州三明皆不得好死之后,整个凉州的上上下下都已对朝廷彻底的失望了,只剩下几个所谓的国士在勉力维持而已,这是当初曹操刚当了几个月凉州刺史就能看明白的道理。
凉州人,无时无刻都是想要造反的。地主阶级渴望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凉州的名门渴望分享权力的蛋糕,而至于凉州的黔首百姓,既然朝廷从来不将凉州人当人,凭什么还要这些本来就刀口舔血的百姓对朝廷有所谓的忠心呢?
只是畏于朝廷的兵威,只是因为东西两羌此前被段颎杀得确实是惨,元气已经大损,所以暂时老实了下来而已。
然而一场黄巾起义,却是已将朝廷的虚弱尽数暴露了出来,说白了,平叛的这几支兵马的主力,不还是以他们凉州兵为主么?皇甫嵩和秦宜禄都是凉州人,甚至就连董卓,人家也是陇西人,张奂的旧部出身,是后投的人家袁隗,那凭什么大家还要受你压迫呢?
论功行赏?升官发财?凉州三明前车之鉴未远,大家伙可是都还记着呢!
就连乌桓、匈奴人的心中这会儿恐怕也已经有了不好的想法,又何况是凉州,这个实际上已经彻底军事化,军阀化,全民皆兵的大汉第一悍勇之地呢?
如此一来,有些历史上想不明白的事儿,这下一下子他就想通了。
历史上,阎忠也是劝过皇甫嵩造反的,只是被皇甫嵩拒绝了而已,但是史书上可没说,这阎忠的背后足足站着近百名的凉州军官,甚至这几百名军官的背后还站着几万个凉州男儿呢。
所以说为什么历史上的中平羌乱之时,皇甫嵩会打不过北宫伯玉?为什么明明资历身份都更高一筹的皇甫嵩会压不住历史上的董卓?甚至在董卓乱政的时候,只一道诏令,就让皇甫嵩乖乖放弃十万大军的兵权,进京赴死?要知道当时董卓手里最多也就三四万!
真是因为愚忠么?这得愚成什么样啊!
很显而易见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皇甫嵩拒绝这个阎忠的同时,他这位凉州军的头面人物,事实上,便已经被绝大部分凉州人给抛弃了。
什么车骑将军,什么万户侯,那都是朝廷的名号而已,朝廷名号在凉州人眼里就是个屁,当年他能够统帅凉州人打仗靠的是皇甫家,尤其是凉州三明中皇甫规的政治遗泽,大家是只认个人威望不认朝廷任命的,那么现在,凉州军团抛弃皇甫嵩,自然也是因为他的个人威望,已经不足以统帅三军了。
董卓,才是日后凉州军团的代言人,他祸乱朝纲,本来就是凉州百姓所,尤其是世族地主阶级所期望的,他皇甫嵩又怎么可能依靠凉州人去反董卓?
此前怎么也平定不了的马腾韩遂之乱,董卓在撺掇大权之后不是马上就传檄而定了么?甚至再往深想,董卓所谓的剿贼,会不会自始至终都特么是一出心照不宣的双簧呢?
反正从结果上来看,事后这凉州地区确实是事实上独立了,关中也被凉州人给占领了,董卓虽然死了,但凉州派其实实力并未有丝毫损伤。
至于再之后那李傕郭汜等人因为各种狗皮倒灶的破事儿闹矛盾以至于兵戎相见,俩货蠢得跟缺心眼一样连贾诩这样的神人都带不动,那就只能说是时也命也了,谁都不是神仙,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