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覆清1796> 第二百九十六章 英国人的反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六章 英国人的反应(2 / 3)

明知之为害也。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

这封信的核心意思是,你们英国人不吸鸦片,却拿鸦片来害我们,这太无耻了!

可惜,林则徐的看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彼时的中国,通常把吸食鸦片叫做抽大烟。在雍正年间,清政府已经意识到鸦片带来的危害,并时常施行禁烟措施,但是由于民间一直把鸦片当成一种灵丹妙药,这些禁烟措施往往收效甚微。

鸦片战争当然不仅仅是独品贸易的问题,中国战败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不管何种原因,通过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也使得中国人民身体素质急剧下降,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成为了东亚病夫,国家和人民的经济水平也急剧下降。

因此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的英国政府是在英国本土禁鸦片的,而那些鸦片是英国政府专门拿到中国来害人,这个说法其实错了两个地方。

首先,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是一群犹太人,这群犹太人的国籍是英国,但是直接贩卖鸦片的不是英国政府,而是向英国政府缴纳了大量税的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的家族式的犹太毒贩。

当然,英国政府有没有责任?肯定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东印度公司卖鸦片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当时英国政府已经把鸦片经营权从东印度公司让渡给了犹太鸦片贩子。

因此向中国直接贩卖鸦片的不是英国政府,也不是东印度公司,而是向英国政府缴纳了大量税金的家族式塞法迪犹太人贩毒集团,不过这些犹太家族都是英国国籍,说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品也没有错。

其次,英国本土并未禁止鸦片的种植与销售它限制的是犹太毒贩不能成箱成箱的把鸦片从印度运往英伦本岛,其种植不广是因为英国本土不适合种鸦片,并且在这帮犹太毒贩的推广下,英国本土的吸食鸦片之风也非常广泛,不过,英国及欧洲吸食鸦片的主要方式跟中国不同。

中国吸食鸦片叫抽大烟,是用抽的方式,这点跟当时的土鸡国有点类似,但是吸食的道具有点不同,中国主要是用烟枪,而土鸡国则用玻璃器皿的方式。

而欧洲,是用鸦片酊混合在酒里,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鸦片酒,鸦片酊这种吸食方式很流行,不单是英国,整个欧洲都流行“喝”。

曾经派使者见乾隆皇帝的英王乔治三世就是一个鸦片酒鬼,乔治三世发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继任者乔治四世同样喜欢喝鸦片酒。

另外,在欧洲街头贩卖鸦片酒的商贩大都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是一个流浪的民族,所以现在以色列的犹太人肤色各异,有黑皮肤的,也有及其少量的来自开封黄皮肤的犹太人。

犹太民族流浪了几千年,根据流浪的位置主要存在德系犹太人、西班牙系犹太人、阿拉伯系犹太人、非洲系犹太人等。

贩卖鸦片的犹太人主要是西班牙系塞法迪犹太人,历史上长期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上。

塞法迪犹太人往中国贩卖鸦片历史,要上溯到葡萄牙占据澳门,在明朝那会澳门还不叫“澳门”,而是叫濠镜澳、香山澳、豪海、濠镜、镜海等名。

葡萄牙人开始想用强硬的手段占据澳门,被明朝硬刚了几次,失利后,他们用贿赂与巴结地方官员的办法,终于在1553年在澳门定居下来,从那时候开始,就有犹太人开始向中国贩卖鸦片。

当时的中国人可不是把鸦片当成毒品,而是把鸦片当成一种及其珍贵和神奇的药。能享用鸦片的可不是平头百姓,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鸦片在达官贵人,乃至皇帝体验到的功效与作用远高于现在的什么人参、冬虫夏草、燕窝、鹿茸、虎鞭等名贵中药材。

福寿膏就是从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那里来的,万历沉迷于炼丹,把鸦片当春药跟补药用,吃多了鸦片(是吃,不是抽),觉得鸦片能壮阳且能延年益寿,然后就取了福寿膏的名字。

不过,葡萄牙人当时有更赚钱的的生意,如:白银、香料等,鸦片的比重并不高。

而犹太人由于不受待见,且在14世纪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就大规模的驱赶犹太人,因此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犹太人并不多,自然而然向中国贩卖鸦片的犹太人也不多。

从已有的资料来看,明朝那会一年进口的鸦片也就100来箱的样子。而这100箱鸦片里犹太人占据的比例也就5-6箱的样子。

如果单纯以贩毒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大卫·沙逊可谓是史上最大的毒品贩子,后世的任何毒枭、毒品贩子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他和其他毒枭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罪行没有人记得。

好在如今大卫·沙逊家族还没起家,现在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只是一些小犹太家族。

但与百余年前的来往中国的犹太商人不同的是,如今印度的犹太商人主要的贸易货物便是鸦片,所以在中国的黎汉明宣布全面销烟禁烟后,他们的财源便断了。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以威尔·哈同为主的犹太商贩便联合向大不列颠印度总督约翰.肖施压,请求东印度公司派兵武力征讨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