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天皇被迫退位,并且被快速软禁起来。
才一岁的体仁继位,也就是近卫天皇。
第二天一大早,崇德罪己诏先发出来,立刻在京都引起所有人的震惊。
尤其是公卿家族。
当然,公卿家族昨晚公布消息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现在之所以震惊,是因为需要震惊震惊,配合一下流程。
他们震惊的不是崇德天皇退位,而是崇德天皇一意孤行,给京都引来了大祸。
于是当天,公卿家族齐聚到鸟羽上皇的宫殿,就目前的形势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
讨论的结果其实早就注定了:派使者去大宋请罪,战犯崇德,我们给大宋抓到了,这一切都是他的错。
要具体执行,还得先派人去石见国和大宰府走一趟,与此同时派人去大宋。
说干就干,使者当天就收拾行李出发了,分三路。
六月初一一大早,韩世忠读完梁红玉的信,便提笔开始回信。
梁红玉的信写得很含蓄,大多数时候表达的是对韩世忠的思念以及为家人报平安。
少部分文字里透露出目前东京城的政治风向,尤其是对辽王的政治评价。
几乎是正面的评价。
可以说,靖康十四年的辽王,由于军功卓著,威望达到极点。
可是梁红玉也在信中隐晦地表达了她的担忧。
辽王作为亲王,边功日盛,俨然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政治新星,这必然会吸引更多人向辽王暗送忠心。
当今赵官家是一位强势之主,强势的君王,会允许一个亲王身边环绕太强大的势力吗?
梁红玉最后更加隐晦地说了一句:月有阴晴圆缺。
意思是,满月之后,就开始亏损了。
韩世忠不由得感慨,自己的良人,在政局方面的洞悉能力,远超自己。
辽王如今确实势头大盛,可真正决定他未来能否继续往上走的,恰恰现在才真正开始。
韩世忠只是简单地回了梁红玉一些日常的事务,并未说什么。
毕竟他身为边帅,书信方面是需要格外谨慎的,若是书信中僭越之辞,被中途截获,军督府那群家伙必然会闹翻天。
写完信后,韩世忠走到前堂,下面的人这才送来早膳。
早膳还是很丰富的,鱼、虾,还有肉类和粥。
现在正是盛夏,早餐中还准备了凉饮,甚至有从琼州运过来的椰子。
正在韩世忠用早膳之时,刘楚急匆匆走进来:“韩帅,韩帅!”
“何事如此着急?”
“有一支日军到了港口边,为首的自称是平忠盛,他说有要事要见您。”
“日军?多少人?兵器和甲胄全部卸了,关押起来,发配挖银矿!”
“您不见平忠盛吗?”
“本帅不认识什么平忠盛不平忠盛!”
“韩帅,下官可有一言。”刘楚壮着胆子说道。
他如今是东征军中的一个随军主簿,官职不大,芝麻官,但是因为会说日本土话,对日本了解,经常协助韩世忠做一些重要的事。
当然,不仅只有刘楚。
随军而来的卢松也是杭州海军学院的学生,他也有了一个芝麻官职。
随行的包括司马渡,以及早就过来挖矿的张旸和刘秉,虽然没有官职,却都已俨然成为韩世忠的顾问团。
虽然朝廷从辽东调派了官员,专门负责协助韩世忠对石见国的民政进行治理,但韩世忠遇到问题后更愿意询问他们这些人。
“有什么你就说,哦,对了,用早膳了吗?”
“用了,用了!”刘楚连连点头,“这平忠盛非一般人,日本国内的那些公卿家族,原本是一百个不愿意跟我们商贸的,都是平忠盛力排众议,才打开了宋日商贸的格局。”
韩世忠讶然道:“如此说来,这个平忠盛还算是亲我大宋的?”
“是的,平忠盛不仅仅亲我大宋,他还有另外一个很特殊的身份,也可以为我们所用。”
“什么身份?”
“这个人是武士,在日本,武士相当于我大宋的军人,日本朝政是由公卿家族掌握的,尤其以藤原氏、源氏等家族势力最大,这些人看不起武士,平忠盛凭借自己的能力,晋升到日本朝堂高官,双方势如水火。”
韩世忠放下筷子,若有所思地看着刘楚,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依靠这个平忠盛,对付日本国的公卿?”
“下官正是此意,下官是反对直接处死日本国主的。”
“为何?”
“处死日本国主,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日本地方诸侯摆脱法理束缚,地方势力崛起后,对我们必然是威胁,这日本国多山,我们总不能一处处出兵。”
韩世忠大感惊讶,没想到刘楚对于日本局势的认识如此透彻。
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因为韩世忠昨日刚收到赵官家